【卫·健康】科学预防 健康同行
秋天到了,金黄的落叶和凉爽的微风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愉悦。然而,秋季的温差变化也为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为了让我们能够安心享受秋天的美好,学校组织开展了“预防秋季传染病”的主题班会,意在宣传秋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共同编织校园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的小贴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2.支气管炎和肺炎
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咳嗽,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3.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4.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该病多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红眼病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
6.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疾病初期类似感冒如发烧、头痛、咽喉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8.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预防传染病这样做
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2.关注冷暖
气候多变,应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以适应气温变化,避免受凉感冒。
2.优化环境
家居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
4.合理饮食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5.生活规律
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6.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7.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8勤测体温。
勤测体温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