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家校共育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共育

父母课堂 | 如何缓和隔代教育的冲突?
——沙湖家庭教育周周谈㊵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04 点击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祖辈对孩子的爱,有别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当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出现冲突时,父母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育儿观念,积极与祖辈沟通,双方分工合作,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情境再现】

我们家由我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和学习辅导,老人负责买菜、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目前,我们家面临的问题是,我和丈夫与老人的观念有时会起冲突,具体反映在孩子的教育和饮食起居方面。我给孩子立下规矩,告诉孩子做作业要专注,而老人不时地进房间给孩子喂食物。我觉得孩子必须自己整理书包,但老人还是每天帮孩子整理书包。我也考虑过两家人分开住,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很多时候,我和丈夫不得不依靠老人的帮扶。那么,我该如何缓和隔代教育的冲突呢?

 

【老师支招】

在“家长留言”中,这位母亲提出的问题是目前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实,在这个方面没有谁对谁错。从母亲的立场上看,她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从老人的立场上看,她觉得这样做是疼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也没有错。所以,我们没必要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要想办法让两个人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看待问题。隔代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只要打开方式正确,就可以让三代人共赢。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学会表达对老人的感谢。母亲和老人在沟通时,可以加上这样几句话,比如“我可以理解您的感受”“我可以理解您的想法,您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如果母亲先说了这些话,再去跟老人分析问题的利弊,那么两个人就站在同一立场上了;相反,母亲一张嘴就是对老人的否定,就等于把她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个时候往往问题是无法处理妥当的。

父母要肯定老人对孩子的爱,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也需要来自祖辈的呵护。现代作家萧红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提到让她念念不忘的就是祖父的园子,因为园子里是祖父对她包容的爱、无条件的爱,这份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影响了她的一生,也正是这份爱在她最艰难的时刻给予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所以,父母应该看到老人的这种爱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分之一,与其排斥不如接纳,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

第二,适当地表达自己对老人的感谢。我的同事经常对我们说:尽管她婆婆做的饭并不那么可口,但是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有人为她准备好晚饭,这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她晚饭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婆婆,有您真好啊!”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句感谢的话给孩子营造的是一种多么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也可以在节日里买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不用太珍贵,就是一点小小的心意。其实老人和孩子是一样的,需要得到家庭的肯定。当老人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是有价值的时候,就更愿意和父母成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更愿意配合父母共同养育孩子。

第三,跟老人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无论老人在养育孩子方面,跟你的态度是相似的,还是不相似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与老人要有效沟通,建立合作关系。在沟通时,首先,父母要向老人传递的是“我的状态”,比如当母亲发现孩子做作业不专注,老人不时地进入孩子的房间,给孩子送食物时,母亲可以对老人说:“我看到孩子做作业不专注,感到非常地担心和焦虑,害怕他养成不好的习惯。”其次,父母要与老人沟通的是“我的想法”。母亲可以对老人说:“我想跟您聊一聊,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最后,父母要向老人表达的是“我的希望”。母亲也可以对老人说:“我知道您心疼孩子,担心孩子肚子饿。我们可不可以等他做完作业之后,再给他送食物?”“状态一想法一希望”这三部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向老人表达诉求,老人也更易于接受,彼此达成合作。

第四,孩子可以成为沟通的桥梁。母亲可以跟孩子做好约定,让孩子试着跟老人沟通,老人往往会更愿意听孩子的要求。例如,在“家长留言”中,母亲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孩子也可以直接和老人沟通:“老人,同学们都是自己整理书包,班主任也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后我的书包由我自己来整理。”当孩子成为父母和老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时,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在和老人的相处中能懂得感恩、做好沟通、与老人达成合作,就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个阳光、快乐、幸福的童年。

4c2d8e736e66461ead5b250a95b01d95.Jpeg

心理教师敲黑板

每个家庭要有一个主导者。在当代的核心家庭里,如果老人帮忙带孩子,也不得不调整老人的角色。显然,协助者不是主导者。孩子对家里谁最有权威是非常敏感的,因此让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观点非常重要。

要想让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就要让孩子明白家庭里的基本规则,而且规则是爱的一部分,而不是处在爱的对立面。民主家庭的特点不是人人都可以当家作主,而是大家参与讨论规则,然后各司其职。

文稿整理:刘湘

编辑:杨洁瑜

一审一校:徐怡萍

二审二校:陈佳佳

三审三校:倪敏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