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家校共育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共育

父母课堂 | 孩子一做作业就觉得累怎么办?
——沙湖家庭教育周周谈56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24 点击数:

 

想要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表明态度:“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仅需要为自己的作业负责,还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情境再现】

我最大的困惑是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孩子每次放学回家后只要一做作业就觉得累,写一会儿作业就不耐烦,想要休息一会儿。每当他不想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提出一些条件。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条件,他就会发脾气,不肯做作业,甚至还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时,我会不理他,他冷静下来后就会自己承认错误。我们再商量着把做作业的条件改一改。孩子的心情变好了,他做作业时就会认真一些。

 

 

【老师支招】

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自我觉察测试。想一想:如果孩子做不完作业,最着急的是家长,还是孩子?如果答案是家长,那么家长需要提醒自己,我们很可能把孩子的作业“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因此作业就成了家长的作业,而不是孩子的作业。这时就可能出现家长“逼孩子”做作业的情况,这样会削弱孩子对作业的责任感。

因此,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

第一,提醒自己,不催促孩子,只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例如,家长看到孩子放学后躺在沙发上,就要提醒自己,不要急着催促孩子去做作业。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今天回来没精打采的,一头倒在沙发上,一点儿力气都没有,我想你一定是累坏了。”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回家后没有第一时间做作业时,很可能会催促孩子,指责孩子的行为,这会令孩子产生厌烦或抵触的情绪;如果家长能够不带情绪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事实,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二,接纳与安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家长可以拥抱孩子,宽慰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你一定感到很累。这就好比我上了一天的班,现在也会感觉特别累。”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样的话自己很难说出口。一方面,有些家长内心很不认同孩子会产生累的感受;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会担心一旦自己接受了孩子感到累的事实,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孩子不愿意做作业。其实,这只是家长的担心而已。当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被看到、被理解时,就会缓解不良情绪,家长才有机会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表示愿意为孩子提供帮助,共同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微信群里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教师一共布置了6项作业,可是你现在这样累,我可以怎么帮助你呢?你打算怎样安排你做作业的时间呢?”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予孩子支持,但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当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拿主意时,可能更愿意去发掘自我成长的潜力。家长可以建议孩子一放学就做作业,但孩子也可以选择先运动、阅读,再做作业。在我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女孩一放学就感到很疲惫,她选择回家之后先小睡一会儿,再起床做作业,这样做作业的效率更高。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也很合理。有一个男孩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放学后会踢一会儿足球,再做作业。我觉得这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只要孩子能安排好做作业的时间,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作业就可以了。

第四,为孩子的行为设限。我的一个同事跟孩子约定要遵守每天晚上9点以后不做作业的原则。那么,要想在晚上9点以前完成作业,我们可以怎样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合理规划做作业的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奖励的模式。如: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作业记录表上盖一个积分章,当积分章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实现孩子的一个小愿望;或者周末带领孩子观看一场电影;等等。

孩子完成作业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作业态度逐渐变得严格而有所提高,有时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会变得越来越弱。家长学会接纳孩子糟糕的情绪,从做作业的主导者变为支持者、辅助者,孩子就会拥有做作业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并且逐渐意识到除了自己,没人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时,他才会主动积极地规划,努力完成作业。

69461cace61a4b1799479d186226fbce.Jpeg

心理教师敲黑板

情绪是一个身体信号。有时糟糕的情绪,可能看似不合理,但它背后的需求其实是可以被理解的。孩子的情绪背后可能是与家长分离一个白天之后想要寻求沟通的需求。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照顾孩子的情绪会把孩子宠坏,反而要问问自己,孩子在用这个情绪表达什么内在需求。

 

文稿整理:刘湘

编辑:杨洁瑜

一审一校:徐怡萍

二审二校:陈佳佳

三审三校:倪敏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