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 | 孩子对运动不感兴趣怎么办?
——沙湖家庭教育周周谈㊹
当运动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并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习惯时,也许孩子能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情境再现】
女孩在小学六年级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高峰期。而我的女儿每天的运动就是放学步行回家,她的饭量也不大,周末她在家就是画画或做作业。作为家长,我很担心孩子的成长发育会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那么,究竟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对运动感兴趣,并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呢?
【老师支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爱运动的孩子偏多,尤其是一些内向文静的女孩,就像“家长留言”中的女孩一样喜欢画画,偏爱安安静静地做事情。这也不是坏事,只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而已,所以家长不必如此焦虑。但是运动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孩子在12岁以前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呢?如果只能选两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阅读和运动。运动是帮助孩子塑造团队协作能力、磨炼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运动十分重视,我们应当怎样去调动孩子运动的积极性,让他尽可能地动起来呢?
第一,营造氛围。家长可以为孩子选购一套他喜欢的运动服,坚持和他一起做他能接受的运动项目,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运动是需要氛围的,即便对于喜爱运动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单独去跳绳、跑步,他一样也会感到枯燥。比方说有些母亲喜欢做瑜伽、跳有氧操,如果她一个人在家练习,一定不如在健身房听着教练的口号,与其他人一起练习的效果好。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运动,就能给孩子营造很棒的运动氛围;相反,家长如果坐着不动,孩子自然也不会乐意运动了。当然营造运动的氛围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类的节目,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和特点,并和孩子聊一聊那些令人钦佩的运动员,或者去现场看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第二,坚持运动形式多样化。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激发兴趣是关键,所以运动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局限于跑步、跳绳等运动。例如,女孩不喜欢跑步,家长就可以带着她一起练习瑜伽,一样有锻炼的效果。周末,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爬山、露营、放风筝等,这样的户外运动十分有趣,同样也有较好的锻炼效果。如果孩子不乐意参加户外运动,可以让孩子邀约自己的朋友,相信孩子就不会拒绝了。
第三,制造乐趣。家长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巧妙融入运动的元素,让孩子感受运动的乐趣。如: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带着孩子骑行去野外写生;孩子喜欢看书,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步行去附近图书馆看书;孩子乐于做家务,家长可以让孩子拖地……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在生活中得到适当的锻炼。此外,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运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鼓励孩子参加比赛,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孩子终身运动的意识。
孩子在家长的带动下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也能亲身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这样孩子不仅得到了锻炼,还拥有了许多额外的收获:亲近自然、增添生活乐趣、增进亲子关系、收获友谊等。
【心理教师敲黑板】
首先,家长要明确运动是谁的需求,了解孩子是运动的主体,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因素、个性表现、身体特点,始终围绕孩子的内在需求,设计和安排运动项目、强度,并负责提出建议、提供机会、营造氛围。
其次,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在运动中的感受最关键。家长可以提供运动的多种形式,以便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也可以突出孩子的主动权、选择权,将具体实施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则作为参与者、观察者、鼓励者。在运动前,家长帮助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在运动中,家长坚持陪伴孩子参与活动;在运动后,家庭成员及时分享感受,特别是积极正向的感受,这样可以强化孩子对运动的美好体验,能够让运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文稿整理:刘湘
编辑:杨洁瑜
一审一校:徐怡萍
二审二校:陈佳佳
三审三校:倪敏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